探访普安县龙吟镇三大苗族村寨----北盘江畔的天籁之音
每有远方的客人到来,大花苗同胞就到路口迎接
苗胞们的运输工具
过去苗胞们居住的茅草屋,成为今后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看点
大山是背景,院坝是舞台
热情的苗家人在路口设下拦路酒
苗族多声部合唱多次参加全省、全州比赛
和谐的一家子
漂亮的苗族少女
穿在身上的史书
龙吟镇河洋沿岸,山峰险峻、秀美
这里的苗胞大多不识汉字,但男女老少都懂得苗文,能识苗族文字谱、简谱和五线谱;他们远离现代都市,从未进过音乐教室,却能娴熟地运用和演唱十二平均律音乐体系创作的声乐作品,如贝多芬的《欢乐颂》、福斯特的《故乡的亲人》等高难度名曲;他们用歌声感谢造物、用歌声愉悦身心、用歌声表达爱情、用歌声驱赶苦难;他们将苗家的历史、文化、宗教、生产、生活、礼仪统统唱入歌,存于心,动以情,传于世……这样神奇的民间音乐群体,怎能不去探访、亲耳聆听。 ———题记
居住在普安龙吟镇高阳村箐门口、石古村新寨和黄猫坪的大花苗人人能识谱,个个会唱歌,他们的多声部合唱已接近专业水平,很多村民还会弹奏乐器。因此,这三个苗寨被外界誉为“北盘江畔的音乐村”。“音乐村”的多声部合唱吸引了不少山外客人。
从县城来到龙吟普水公路“指路牌”的地方,这里是通往箐门口唯一的公路接口,从“指路牌”到箐门口约有6公里路程,这一段路,泥泞不堪,十分难走,村里人可是伤透了脑筋,山里所有的货物,都要靠人背马驮,所有的农产品,都不能顺利出山。曾经,大花苗以一首韩红的《天路》在全县比赛中获二等奖,他们选唱这首歌是不是想要向人们表达盼路的心情?我们不得而知。这短短的山路,何时才能让乡亲们深情地为它吟唱……
终于到达箐门口。这趟路使我初步感受到了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大花苗们生活的不易。虽山路难行,可刚到寨口,随风而来的歌声就让大家为之一震。多才多艺的苗胞用《饮酒歌》迎接客人的到来,词为苗文,大意为:
就像花开在春天
喜迎蝴蝶双双来
佳节喜庆客来到
好酒招待贵宾客……
这首歌是苗胞张恩祥和苏江才专为我们的到来现作的词曲。大花苗的这份情意,令我们特别感动。
箐门口、新寨、黄猫坪同许多苗寨一样坐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腰,而山脚就是那常年咆哮奔腾的北盘江。
三个村寨现约有300来户1200多人,上世纪60年代从水城、威宁、赫章等地迁徙而来,是龙吟镇最为集中的大花苗村落。
由于人少、亲连着亲、长年与外界隔绝等方面的原因,全村和谐、安宁,始终保持着诚实守信、古朴善良的民风,家门无锁,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恰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。
劳动之余,大家都要聚在一起放声歌唱。近些年,县民宗局协调资金分别为三个村寨修建了活动场所,并在箐门口和黄猫坪建起了学校。县委宣传部、县文体广电局等部门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对大花苗格外关注,帮他们建立了合唱团,经常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。历经2年的磨合,其歌唱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。
那种发自肺腑的歌声,是出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赞颂,有如天籁的歌声在各种不同场合一次次征服了聆听的观众。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兆荣教授到普安考察期间,对普安大花苗多声部合唱评价很高,说“这支队伍完全可以参加世界级合唱大赛,并可能获奖”。也许是受彭兆荣教授的影响,其博士学生吕应宏(台湾籍)、卡佳(乌克兰籍)被大花苗的歌声深深打动,并从此乐不思蜀,在当地租下房屋,选取大花苗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民族多声部合唱,作为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素材。他们激动地说:“大花苗的歌声不只是一种声音,而是四种声音和在一起,产生一种和谐的合声,这种歌声在少数民族里面很难听到,我们对这里的印象相当深刻。”
王兴艳、杨丽、朱志棋是三个苗寨中得以上过中学的苗家幸运女,她们在2010年12月被选拔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学生春节联欢晚会,并获金奖。朱志棋说:“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没想到过能够上北京。是歌唱给了我们更多的欢乐,是歌唱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美好。”
据介绍,三个村寨像王兴艳、杨丽、朱志棋这样的人才很多,龙吟可以组建一个人数约80人的合唱队伍,能唱100多首曲子。
我想,文化不是也要讲“品牌”么。龙吟大花苗的多声部唱法有别于其它的原生态,歌声清澈、高昂,具有视觉和听觉冲击力,在黔西南乃至贵州都很有独特性,这不就是我们现存的“名片”么?如果我们将之纳入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,高起点、高标准地进行打造,假以时日,说不定哪天她又是一张响当当的品牌呢。